清代藏书家吴骞资源库

《吴骞年谱》

                                                                     (海宁图书馆编)

1733年  1岁

11月27日(清雍正十一年十月二十一日)辰时,出生于浙江海宁新仓里。字益郎,后字槎客。号愚谷,又号兔床。

先世居安徽休宁,高祖吴万钟始业盐于海宁新仓。父吴玫中,母程氏。

 

1748年  16岁

自幼多病,读书过目成诵。父以二兄皆业儒,无人理生计,令弃举子业,循例为贡生。

 

1753年  21岁

娶海盐魏氏。

 

1754年  22岁

仲兄吴嵘卒。

 

1758年  26岁

长子寿照生。

 

1759年  27岁

父析分家产,字画亦三股拈阄平分。

 

1761年  29岁

秋,父卒,年七十二。嘱咐身后勿延缁黄,勿作音乐。母意有所不欲,与兄跪求,母感泣而许之。

 

1762年  30岁

夏,母卒。

秋,甥孙焕以施兰垞诗稿见示,手自缮录,编为一册名《兰垞诗钞》,跋而识之。

是年,山阴王某为写《逃禅图》。

 

1769年  37岁

冬,合葬父母于海宁杨桥之南原。

 

1770年  38岁

冬,小桃源朱型家来访,一见如故。嘱借《玉窗遗稿》,朱觅而钞之(下年初春抄毕奉上)。

 

1771年  39岁

秋,在阳羡得述古堂旧藏《春秋尊王发微》,校而藏之。

冬,鲍廷博为购《千顷堂书目》,借卢文弨藏本等勘补。得明写本《古文奇字》。次子寿旸生,适得宋刻《周官》,故字之曰“周官”。

 

1773年  41岁

秋,从浙江书局借得《述古堂书目》残本,挑录其不见于《读书敏求记》者十余条,备他日续录。鲍廷博为借《水经注》传钞本,取明刻本仇校九月,作跋。从鲍廷博借得《默记》,请朱型家手抄,后又借朱文藻、鲍廷博校本过录,重校。

 

1774年  42岁

春,钞《渐江文钞》。赴安徽休宁省祖墓,纪行之作曰《可怀录》。

夏,校《渐江文钞》。

秋,五校《笠泽丛书》。

是年,在浙江书局见汪氏振绮堂藏本《读书敏求记》,借归复勘所藏刊本。

 

1775年  43岁

夏,评阅魏之琇《岭云诗钞》。

秋,借朱文藻手校本《读书敏求记》,与旧藏本互校。

是年,从鲍廷博得《咸淳临安志》宋刻二十卷,影宋钞七十五卷。购得宋钱二百余枚,赋《瘗钱行》纪其来历。

 

1776年  44岁

春,以京师新刻本,校补项氏刻本《水经注》。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第一集《古文孝经》,吴骞为之序。

夏,新建愚谷,迁群书其中。从鲍廷博借得何义门评本《王注苏诗》,请朱型家过录。

秋,登高龙山,得一旧钞,内为陈确等海昌遗老诗文杂著,因别录一本,以赠陈鳣,俾与陈确《大学辨》等共藏于新坂家塾。

 

1777年  45岁

夏,鲍廷博为借慈溪毕氏所藏《笠泽丛书》何义门校本,传录于陆氏刻本。

秋,从贡院前书肆收得《东都事略》影宋钞本,又借鲍廷博旧藏本,嘱朱型家互校而藏之。

是年,请朱型家从《后山集》濮自崑校本过录何义门评本。奚冈为写《萝月图》。

 

1778年  46岁

残冬,得陈勾溪诗手迹,珍爱甚。陈鳣因以所藏西邨老人诗遗墨相赠。补录诗稿于《西溪老人诗集》。

春,辑《蠡塘渔乃》,卢文弨作序。   

秋,与陈鳣同访卢文弨于江宁钟山讲舍。与陈鳣游武林,往返旬日,集所作诗为《杭游小草》。跋海盐吾进重刻《闲居录》。

冬,于横河舟次,为鲍廷博复勘《帝范》。

是年,从鲍廷博借得吴岫本《北窗炙輠录》,以校当湖陆氏刊本。

 

1779年  47岁

秋,于花溪故家购得《赤霞集》。梁同书观吴氏所藏《顾文诰轴》并跋其后。以通志堂刊本校家藏旧钞本《春秋尊王发微》。

冬,得龙山查尧卿旧藏《弋说》。

是年,从陈鳣借陈昂旧藏《啸古堂集录》与所藏刊本校补一过,又以《集古录》、《钟鼎款识》等书参订之。

 

1780年  48岁

春,以元刻本及万氏刻本校所藏旧写本《汉隶分韵》。《大学辨》为陈确嗣孙珍藏,嘱陈鳣婉转恳请,借而录之。与陈鳣为武林之游,访周春,访鲍廷博,访卢文弨。鉴金石,赏书画,相与往还,时逾一月。卢文弨以《通雅》为赠。

夏,跋《南唐书注》。从知不足斋借得《云麓漫钞》传录手校,复请朱型家校过。

秋,宋葆淳来访,为作《竹下书堂图》。

冬,于风雪中,驾舟亲往拓得吴封禅国山碑数纸,分赠同好。作《国山碑考》。

是年,始建拜经楼。乾隆南巡召试,长子寿照钦取二等。

 

1781年  49岁

春,偕鲍廷博游武原,购得钞本《容斋五笔》,复借鲍氏藏本校过。得旧写本《南轩先生诗集》、旧钞本《北使录》。

秋,撰《皇氏论语义疏参订》、《兴福禅院戒浮上人塔铭》。

冬,于秦溪舟次,校旧藏《渡海舆记》、《袖海编》,二种合为一册。

 是年,从知不足斋借元林之奇拙斋《尚书全解多方》传录之,并手书诸校语于其上。

 

1782年  50岁

夏,跋《衎斋印谱》。

冬,得杨忠愍公狱中寄郑端简公尺牍于海盐秀才郑羹和,甚喜,亟为装整,请诸名人题跋。从沈开勋借新刻《春秋新锁匙》,校所藏旧钞本。得明陈洪绶《御沟红叶图轴》于嘉兴。

是年,周广业借观《南唐书注》,校订一过。亟恳沈开勋从家集中传录《十三经名文钞目录》。序陈鳣《诗人考》。

 

1783年  51岁

春,得郑康成小像,勒于石并作赞。

夏,从吴翌凤借《元丰九域志》,钞而藏之。

秋,从丁杰借《古文春秋左传》,钞校一过。在武林得名人一象笏。见《方朴山集》,录其要。得翟灏寄赠《尔雅补郭》。

冬,陈鳣秦溪来,赠手镌二章:“新坂校”、“宝墨轩”。金德舆赠《青莲馆诗》。偕陈鳣、陈敬璋过陈确故居,归而作图并系短歌。书估吴良辅携来陈以纲旧藏宋刻《说苑》,以宋刻《传灯录》、明刻《诗传疏义》易之。从魏鉽借得《落花诗》三十律,命子侄传录之。

 

1784年  52岁

残冬,马思赞后人嘱沈开勋售《道古楼书画目录》,购之。

春,访卢文弨,得赠古隽楼新刻《北海经学七录》,复借其手校本临之。从丁杰借校本《佩觿》,令长子传录一本。抵硖川,舟中作《掩溪归棹图》。从沈开勋借得同邑张为儒评点本《十三经名文钞》,手录一本。卢文弨过访不遇,留赠碑刻数种。卢文弨以《驳尧冢在平阳议》见示,手录之。借卢文弨所校《郑志》,临校一过。陈鳣费时三日,以陈宋斋旧藏《南部新书》,为吴骞复勘所藏旧钞本。钱馥过访,以《杨园年谱》见赠。

夏,至武原,侣鹤轩主人以明旗尉腰牌赠。方薰为写照。

秋,辑《诗谱钞》、《诗谱补亡后订》。卢文弨以新刻《贾子》及《方言》见贻。

冬,抵姑苏,吴翌凤出所作《借书图》索题。卢文绍校《白虎通》付梓垂竣,吴出示北宋刻《白虎通》。卢取此本之善者具录于《校勘补遗》中。

是年,借得宋刻《春秋经传集解》,摘录《春秋诸侯废兴》、《春秋总例》、《春秋始终》三种。鲍廷博依宋本《渑水燕谈录》为校吴骞所藏明刻本。序张继才《补元史艺文志》从周春借旧钞《刘子新论》,以旧刻本校之。

 

1785年  53岁

春,丁杰以明刻《刘子新论》嘱校。

夏,与陈鳣、长子寿照入城,祝陈焯学正寿,借明刻大字本《贾子新书》,以校卢氏抱经堂本。纂《陈乾初先生年谱》成,复与陈鳣寻访遗书,再三求索,合成全稿。

秋,张燕昌为写《荆溪载石图》。太湖水涸,渔人得一独木舟,中有梁五铢钱数百千,购得梁五铢钱百余,以数枚寄周广业,都中为赋长歌。武林魏鉽以《佟陈氏稿》见贻,与褚贞、周僖龄《落花诗》,王范《蕉雨楼吟》合为一册,题为《海昌闺秀诗》。

冬,在武林,偕鲍廷博同访陈瑶田。程回访,以所制墨赠吴骞与陈鳣。卢文弨过访,以新刻《董子》见贻。周春以新得《汉隶分韵》见贻。

是年,陈敬璋以《茅山志》见贻。澉浦毕乾三殁,所遗明写本《徐孝穆文集》等十余种为吴骞购得。

 

1786年  54岁

残冬,在硖川,榕园兄弟以新梓《澉水二布衣诗》见赠。见旧钞《珩璜新论》末后较所藏多数条,命人补录之。

春,撰《阳羡名陶录》成。

在武林,以商鸟篆戈拓本示程瑶田,程欣然摹入其《通艺录》中。

夏,校补《汉魏丛书》本《吴越春秋》。在硖石南湖购得宋刻《王梅溪集百家注东坡先生诗集》,长歌系之,名藏书处曰“苏斋”。陈鳣归自海盐,带来张燕昌所寄时少山茶壶并葭轩陶印。

秋,得旧钞《日知录》,与刻本互校一过。得旧钞《增修复古编》,补钞二序其上。陈鳣入都,扶疾送之。作书寄陈克恕。

是年,从吴应和借得《钱塘遗事》,请族侄传录一过。鲍廷博游新安,见明郑旼画《拜经图》,买以相赠。重刊宋汤汉《陶靖节集》。撰《小桐溪吴氏重修休宁吴氏宗谱引》。长子寿照乡试中举,名列第六。

 

1787年  55岁

春,与胡秋读同游武林,舟中唱和,得诗十余首。

夏,在吴门,偕鲍廷博、吴笠凤同访杨复吉,适王鸣盛至,相与流连,极文酒之乐。在书肆得汲古旧钞《毛诗阐秘》。托挚友陈焯(时任平湖训导)向平湖邑宰陈述虹桥堰久汙之害,兴工开濬,海盐、海宁、石门等地皆得水利。至槜李双溪桥访族谱。

秋,从鲍廷博借钞《吴礼部别集》。

冬,辑《桃溪客语》成。晤卢文弨,请为家谱序。

是年,夫人魏氏病,自度不起,劝吴纳妾侍老,吴弗从。

长子寿照会试不第,次子寿旸补杭州诸生。

 

1788年  56岁

春,与次子寿旸为阳羡之游。长子寿照目疾久不愈,挈之桐乡,武林求治。

秋,偕婿许学淇至武林秋试。

冬,至吴,观陆绍曾藏法书金石。过硖石,观张坤符所藏书画。

是年,三女婉慈归海盐朱氏。得钞本《癸亥集》、陈訏《抱膝图》。序吴玉辉《荫堦诗稿》。家藏《吴贞肃公尺牍》三,分一件赠吴应和兄弟世守。

 

1789年  57岁

春,在武林晤陈焯,出东湖弄珠楼诗索和。

夏,以新刊本校《十三经名文钞》之《春秋繁露》。

秋,鲍廷博以《元一统志》九大册相赠。至携李寻吴修偕访钱载,求为所藏《顾文康诰轴》及《连山夹涧图》题款。

冬,访陆绍曾,观所藏唐四神回光镜等古物。访卢文弨,卢以新刻见贻。

是年,托挚友张增请于中丞琅公发盐运使帑金数万,虹桥堰工程得顺利完工。嗣后,浙西诸邑无旱患。

 

1790年  58岁

残冬,晤吴修,修以祝渊家书索题。

春,过吴门,购得秦儀画。至硖石,晤吴应和、吴修兄弟,观所藏《朱子早朝图》等画。

夏,陈鳣京师归,以冯集梧新刊《元丰九域志》见贻,取旧藏钞本《九域志》重校一过。鲍廷博至杭,以《夕阳诗》见示,为作序而刻之。过著书斋,周春因刊《杜诗双声迭韵谱》,拟售黄公望二迹,代鲍廷博购之。鲍廷博过访,赠古剑一。

冬,陈鳣自魏塘来,以新得书画见示。

是年,长子寿照卧病,为之食不下咽。

 

1791年  59岁

春,合所借钞之《山阳录》与《妇人集》为一编,名《宜兴陈氏二书合钞》。次子寿旸娶海盐张东谷次孙女。长兄吴霖卒。

夏,卢文绍赠新刊《宋史艺文志补》、《补辽金元艺文志》及《锺山札记》(艺文志补兼采吴骞说)。访周广业,以《海宁经籍志备考》示,周氏为作序。

秋,嘉定李宝函以《幽谷诗集》见贻。周春以豆腐诗四首索和。

冬,购得旧钞《高丽图经》四十卷。

是年,陈鳣合葬父母,为撰《陈溪斋文学墓碣铭》。

 

1792年  60岁

残冬,送陈敬璋赴台州教授。

春,访钱大昕于紫阳书院。

秋,与卢文弨、陈鳣、钱馥等十二人在武林南屏山张煌言墓,醵金立碑,清理墓道。相约每年九月七日张煌言赴义之辰,齐集墓下设公祭,无间风雨。

冬,收得宋刻《汉书》残本十四册,甚佳。为龙山游,晚与查世官饮于舟中。陈鳣约,为武林之游,访卢文弨于抱经堂。访陈焯于织造府幕,出闺秀倪仁吉手稿索题。

是年,见沈房仲、厉鹗《论印绝句十二首》,邀同人效之,荟为一编,曰《论印绝句》。

 

1793年  61岁

春,纂《子夏易传释存》二卷。朱文藻过访,观所藏宋本《汉书》,劝翻刻以惠后学。陈焯与陈鳣来访。

夏,阅宋刻《说苑》,录孙志祖跋于后。校录《十三经名文钞》。

秋,陈鳣自杭归,携梁同书书及所写先人墓碣来。

冬,夫人病,欲为置妾,访得平湖顾姝。客游归,不许,认为义女,嫁武原魏公子。人皆义其高行,陈鳣为撰《述义记》。

是年,从卢文弨借得《华阳国志》,与所藏刻本校补一过。

 

1794年  62岁

春,与张燕昌、张鹤征、吾进、郑羹和、黄锡蕃、吴寿旸等十六人修禊于海盐涉园,并将十二年前所得杨忠愍公狱中手书归郑羹和,俾得世守。

夏,访卢文弨于娄东书院,示所藏宋刻《白虎通》,时卢文弨校刻《白虎通》垂竣,遂取此本之善者刊入《校勘补遗》。

秋,为范永琪题倪元璐、张煌言诗画卷。偕钱大昕、张燕昌、陈鳣、陈经等同游善卷三洞。为丁杰题其外祖父遗照。为严元照题宋刻《分类唐歌诗》。为蒋芝题王昭平遗嘱。

是年,刻明朱妙端《静庵賸稿》成。长歌题陈鳣《冬读书图》。

 

1795年  63岁

春,与儿辈点检藏书,成草目,约三、四万卷,九千余册。与陈鳣、查揆及次子寿旸和周春索和之《咏梅诗》。桃溪墨阳楼灾,重建。约里中同志于盐厫给粥,以济岁歉。晚至静山庵拓唐开元石幢。

夏,为海宁陈鳣与阳羡陈经戏作《两陈髯行》。

秋,周春寄所著《古文尚书冤词补正》索序。

冬,孙谷以旧写本《金石古文》见贻。友人卢文弨卒,年七十九。

是年,唐仲冕为题《桐阴小牍》,复赋《妾入门》见赠。

 

1796年  64岁

春,方薰为写《松鹤鸣泉》。亲抵海盐万苍山营生壙。张燕昌过访,吴请题名石上。

夏,为荆南之游,所作诗文及所摹题字辑为《荆南游草》。复就游览善权洞、会仙岩、张公洞所摹前人题字,略作说解,辑为《阳羡摩厓纪录》。

秋,魏鉽自震泽过访,以方薰《松壑泉声图》见贻。夫人殁。

冬,友人钱馥卒。

是年,殇孙女五。

 

1797年  65岁

残冬,余杭重建李纲、朱熹祠堂,邵志纯嘱构榜联,为拟一联:“艰难社稷中兴相,党锢儒林百代师”。

春,顾之逵临终,嘱从弟顾千里以新刊《列女传》相赠。

夏,访顾千里于黄丕烈家。黄录其宋本《谢宣城集》序跋目录见贻。亟补刊入集。偕吴玉辉邀陈鳣联舫去花溪,谋徐忠懿公墓立碑事,又过花溪晤查揆,同访徐尚书墓。

秋,观灯当湖偕徐贞归小桐溪,年十九,字之曰兰贞。

冬,汪淮以所制容成台墨二挺见贻。与陈鳣至携李观腊梅。

是年,辑《拜经楼诗话》四卷成。

 

1798年  66岁

春,友人周广业卒。年六十九,应请为撰《周耕厓孝廉传》。

夏,同吴玉辉、查揆、陈敬璋同寻顾况读书台遗址,同游东西山,归饮吴应和居易居。

秋,序张骏《莲城诗草》。

是年,将二子应得之产业、生意、资本等,邀亲族均匀搭配,分为二股。送夫人葬。送叔父葬。

 

1799年  67岁

残冬,祝周春七十寿。

春,同陈敬璋、吴玉辉访陈确墓。同张燕昌至百可园,观绉云石。

秋,唐仲冕自萧山寄新刻诸种至,吴骞复汇其不入梓者作石函瘗之,号曰“诗塚”,遍征友人题咏。

冬,在宜兴与陈经等游宋通真观,是夕玩月于蛟桥,夜分而别。

是年,陈经以所集石刻见示,为作《阳羡石刻序》。长女卒,年四十四。

 

1800年  68岁

春,秦瀛招集望湖楼,同修苏东坡春祀。序陈鳣《小碎集》。偕子孙辈赴安徽休宁省祖墓,辑途中所见及所作诗为《可怀续录》。

夏,登严子陵祠,题诗于壁。秦瀛任浙江按察使,为题所藏《顾文康诰轴》。

秋,摹王昭平小像并其遗嘱,勒石于西湖。

冬,至桐乡吊金德舆。在宜兴访张衢并题其山居。任安上以旧拓《黄庭经》、《东方朔画像赞》相赠。同查揆至武林,送秦瀛移任湖南按察使。唐仲冕重葺桃花庵于吴下,以所藏唐寅写秋香小像相赠,且嘱摹勒于石,以垂佳话。

是年,作《壶口辨》,订方志之误。

 

1801年  69岁

春,抵海盐金牛山,上皋苏将军庙额,奠二将军神位,并为之作记,便后人稽考。

夏,王昶以《刘梁合璧》寄赠。姚令仪遣使赠藏香三束,顺绫四疋。在龙山为徐石骐墓立碑事用力良久,因碑断中止,几为之泣下。

秋,至丁家山访王昭平墓,过棲霞岭谒岳王庙。

冬,与次子寿旸至万松书院,王昶出示古器物索诗。

是年,陈鳣在京遇朝鲜使臣朴检书,一见如故。为作《简庄尚友图》。周春作西湖十二月杨柳枝词,戏补闰月一首。武原三女肝胆病作,暴卒。

 

1802年  70岁

春,为秦瀛六十初度寿。与俞思谦饮陈广宁骑尉衙斋,观古器书画。

夏,得元刻《图绘宝鉴》。

秋,陈鳣南归,以朴检书所赠朝鲜笠见贻,适秦瀛中秋海昌观潮,即以朝鲜笠转赠。秦瀛戴笠游紫薇山,硖人纵观,传为美谈。编定《诗集》十二卷,借虚受斋设局开梓。

冬,访钱大昕,求为《诗集》序。

是年,七十初度,陈敬璋手录《国寿录》见贻。

 

1803年  71岁

春,引陈经与陈鳣相见,二陈髯深相倾契。笪玘为妾徐贞写小照,笪飞白为吴骞写照。刻徐湘苹《拙政园诗集》入《海昌丽则》。

夏,与周春、陈鳣集隅园,饯别陈广宁赴任福建,为题《盐官留别图》。

秋,同沈树至花溪,与陆素生游龙山。与沈树、陶源等尖山望海楼登高,看晚潮,登盐艘。

是年,里人朱至以《逸游图》索句。

 

1804年  72岁

春,秦瀛招吴骞与陈鳣等游惠山,集寄畅园。

夏,陈鳣吴中来,以黄丕烈处所得之蜀石经毛诗残本影写本见贻,由是,撰《蜀石经毛诗考异》,以证今本之失。

秋,序曹宗载《硖川诗钞》。

冬,钱大昕卒,诗悼之。

是年,旧盐仓贫民聚五六百人,散钱十七千余文。屠倬以《佛尘庵图》见贻,诗复之。

 

1805年  73岁

残冬,自写《家山白鹤图》于拜经楼后壁。

春,苏士枢得宋祥符石经《周礼》残石,嘱人摹录之。获姚令仪赠火浣布,以其一转赠陈鳣。

夏,与陈鳣同访黄丕烈,遍观其藏书。陈鳣欲筑文选楼,先为作图,并系诗趣之。

秋,与陈鳣同游武林,联舫共泊,对酌论文,或登山临水,阅市访旧,殊多乐事。冯念祖赠陆氏刻本《笠泽丛书》。王昶以团扇、墨梅石刻寄赠。

冬,购得周虎錞一,作《周虎錞说》。

是年,过鹅毛里观马氏家乐。言所居曰“千元十驾”,并作《千元十驾图》。

 

1806年  74岁

春,黄丕烈以吴氏所藏宋刻《周礼纂图互注重言重意》校蜀刻本,录顾氏校文于章刻《逸周书》。

夏,陈鳣为购《秘书监志》。张燕昌写兰于扇见贻。

秋,黄丕烈以《谗书》五卷全本相赠,亟手为校录,刊入《愚谷丛书》。为秦瀛校所著《己未词科录》。跋丁诚《南归草》。

冬,张燕昌赠《金石契》。

 

1807年  75岁

残冬,偕陈鳣泛舟花溪。

春,陈均自关中归,偕金石古器见访,复以诗集见示。

夏,周春以玉印见贻,酬之以诗。

冬,鲍廷博偕其孙过访,商刻《谢山外集》,助资十两。张廷济过访,以祝渊手札为赠。辑《扶风传信录》成。

 

1808年  76岁

残冬,至凰垷送陈鳣北上,以凤池砚赠别。

春,序陈敬璋《查初白先生年谱》。梁同书以石刻重赴鹿鸣寺诗及木刻本见贻。陈均写《崆峒图》见贻。刻《愚谷文存》十四卷成。

夏,得明《卢忠肃公像》轴。陈鳣购得东坡《盐官绝句》石刻残碑二段,吴骞请善手钩摹,别勒贞石,衔于安国寺壁。

秋,在梅里过张廷济书斋,纵观其金石彝鼎。

冬,陈鳣得厉鹗《玉台书史》,吴骞出厉氏《东城杂记》,交易而观,各录副藏之。

是年,撰《岁时仪节》。

 

1810年  78岁

夏,筑西簃,陈鳣制《富春轩》额悬之。

秋,任安上过访,以吴衡章画《衡门惜别图》相赠。过朱麟征山静日长斋看菊,即席分韵赋诗,并观其旧藏宋元明人画,以家刻数种相赠。

冬,族孙廷瑞得旧钞《枣林诗集》,嘱陈敬璋录副入藏。

 

1811年  79岁

春,阳羡陶源追摹徐贞小影。偕陈敬璋游黄冈广福寺。

夏,序周广业《蓬庐文钞》。

秋,过蒋楷斋,观其所藏书画。硖石王简可以所辑陆嘉淑遗集嘱序。序黄湘《水墨斋诗》及陈经《寒疱录》。

冬,从陈经借得旧钞《诗经泽书》,亟为传录副本。

是年,侄衡照成进士,体素赢,虑不胜邑宰,屡为诊治,劝改就教职。

 

1812年  80岁

春,校订《明党祸始末记》。作《秦小岘先生七十寿序》称祝。同人集紫微山白公祠设祭修春祀。刻《拜经楼诗集续编(附万花渔唱)》成。

夏,作《任安上文学生壙志》。魏鉽以书画竹刻见贻。

秋,见马思赞旧藏梁绍泰砖砚,为作《抚砚图》并跋。至灵隐寺,以续编诗稿入藏。拜张煌言墓,归作《秋山谒墓图》。许士元以古瓦当砚为祝八十初度。

冬,序卢文弨《抱经堂集》。秦瀛以《宋九贤像册》并诗屏、楹联祝寿。陈均为作《涒滩六寿图》,状寿朋佳话(寿朋者:梁同书九十,翁方纲、吴骞八十,秦瀛七十,孙渊如、陈鳣六十)。

 

1813年  81岁

春,游硖,晚泊紫微桥下,招陈鳣与释莲岫、开士蓬窗小饮,相与尽欢,赋诗而别。

夏,患肺病,坐卧楼下,赋病榻怀人十余章。

冬,跋李颖《续南华》,序陈鳣《经籍跋文》。

11月15日(嘉庆十八年十月二十三日)寅时,卒。

 

 

电话:0573-89267512    地址:浙江省海宁市学林街60-62号(314400)    E-Mail:hnlib2007@163.com Copyright©2003-2025 hnlib.com 海宁市图书馆 版权所有